绿春春常绿|补齐四个“缺”乡村振兴学校让致富创业全面赋能

时间:2023-03-28 23:22:16     来源:云南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李福来是绿春县乡村振兴学校的讲解员,虽然到此工作不久,但对本职单位的具体工作及意义却有着详尽的理解。

在李福来的介绍中,我们慢慢了解着绿春县乡村振兴学校的职能,也体会着该县早在10多年前,党委、政府就已在发展该县经济、提升群众技能方面的谋划与努力。

“针对各族群众普遍面临的缺思路、缺技术、缺资金、缺销路等难题,我们采取理论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的方式,紧紧围绕红河州‘三个示范区’发展定位和绿春县‘做亮茶叶、做优红米、做活果蔬、做稳橡胶、做精香料、做足畜禽’的发展思路,培育一批‘政治上靠得住、思路上跟得上、技术上推得上’的‘明白人、带头人’的队伍,探索一条‘强组织、懂政策、建基地、育能人、扶大户、带农户’的新路子,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,提高了各民族的生活水平和发展质量。”她这样介绍。

在她对致富带头人高招飘的介绍中,我们了解到,2010年,绿春县成立了乡村干部教育实践基地,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,组织针对种植养殖方面的教学培训,2017年,该基地提升改造为党建脱贫“双推进”教育实训基地,扩大培训规模,设立党性教育、理论教学、科学实验等板块,大量培训绿春县的群众,为其掌握致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。2021年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基地再次更名为党建促乡村振兴教育实训基地,努力把基地建设成为党员思想的教育基地,致富能手的培养基地。而高招飘就是历届学员中的佼佼者,这位社区党总支书记通过在这里学到的禽类孵化技术,已发展成为年孵化1万余羽的大户,也为周边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提供着技术支撑。

“我们从不玩‘花架子’,本着‘群众点菜、我们上菜’的初衷,我们先收集县内群众比较想学的技能,然后联系相关职能部门,请老师,买教具,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,力图达到最直接的‘学以致用’,力图让学员回家就能靠双手致富。多年来,我们已培训学员近6000人/次。”李福来介绍道。

来到基地内的茶文化培训体验厅,李福来介绍:“茶叶作为绿春的‘一县一业’主导产业,茶文化的体验和推广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,为进一步做好茶叶栽培加工和茶文化交流,我们会定期特邀国家级茶艺技师、评茶技师、高级制茶师等专家到这里进行授课,开展系统的茶艺、评茶、制茶技能等培训,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制作工艺水平,营造学茶、爱茶、懂茶的浓厚氛围,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。”

指着实用技术培训区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,绿春县党校行政科科长罗德明告诉我们,这里的主要功能和定位是农业技术培训,老师根据学员需求进行教学,同时完善产业链条和农企利益联结模式,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,实现基地养活基地。通过示范推广野生蔬菜种植,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

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,乡村振兴学校建立了师资库,主要师资为部分县乡党政领导、县委党校教师、农科、林草等行业部门专技人员、返聘回来的致富能手以及省专家服务团共50余人。“定向培养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创业致富能手,纳入乡、村两级定向委培大户名单,进行重点培养。学校目前已培养‘明白人、带头人’153名,扶持创业大户9个,当产业‘明白人、带头人’数量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,就可以与基地签订‘传帮带’协议,帮带一定数量的家庭困难群众,探索实践‘合作社(协会)+农户’‘明白人、带头人+农户’‘股份合作经济’等模式实现共同发展,该模式为我县群众生产技能提升、农户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及引领作用。”罗德明这样说。

云报全媒体记者 马喆 殷杰 黄翘楚 吴培钊

绿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 刀谚晴 摄影报道

标签:

最新文章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